全國統一考試 全程輔導 輕松考取文憑
在持續發展概念提出之前,若干國家的一些有遠見的學者早已開始了對大量和集約采用現代農業投入,如商品能源、農機、化肥、農藥,通過大型規模經營,對高產出模式的反思,提出了側重面有所不同的替代農業模式。
一、自然農業。日本的福岡正延從20世紀50年代在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開始了自己的自然農業實踐。福岡正延是位農民學家,也是自然農業著名的研究者和實踐者,由于他受中國老子無為思想影響很深,因此,他認為現今農業的問題在于人類干預自然太多。他結合自己的實踐寫了一本書《秸稈革命》(1978),提出了自己的“自然農業”主張:無耕起、無肥料、無除草、無農藥,即所謂“四無”農業。
無耕起,即免耕。依靠植物根系的穿插、大量有機物(包括根莖、秸稈和綠肥等)的腐爛分解和土壤動物及微生物活動來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
無肥料,即不施化肥、堆肥和混合肥,完全依靠收獲后的秸稈還田、豆科三葉草等綠肥,以及施用糠殼和禽肥糞等來維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無除草,即既不中耕也不用化學除草劑,而是用稻、麥秸稈和三葉草等覆蓋地表,抑制雜草的生長,必要時可用間隙淹水的方法對農田雜草進行有效的控制。
無農藥,即不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讓自然平衡機制把病蟲害控制在最低危害程度。
二、生物動力農業。實行這種農業的農民把農業看成是一種生活方式,農民通過加強與土地、植物、動物的聯系,建立起一種和諧的有節律的農村生產與生活整體,生產以自給自足為主。在技術方法上注重以下幾點:①根據生境不同,安排不同的動植物,使物種多樣化;②采用間套種技術,平衡養地、用地作物;③飼養兩種以上數量相當的牲畜,以供應滿足養分平衡的糞肥;④秸稈和畜禽糞便的循環利用,并使用特殊的生物動力學制劑,提高堆肥和有機肥質量。
三、有機農業或生物農業。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合成的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體系。有機農業的主要思想是:①自然是重要的資本,不應與自然對立而使自身陷人困境,關心資源的有限性,注重物質循環利用;②土壤是一種生命體、土壤質量對農業的長遠效益有重要影響;③應從培育土壤開始培育作物,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有健康的植物、動物和人;④奉行生態系統多樣化原則,這是取得生物和環境穩定的重要因素;⑤增強獨立自主能力,無論是能量來源還是產品分配都應有相對的獨立性;⑥非物質主義。認識到資源和自然的制約,更多地注意身心健康,不對物質和金錢貪得無厭。
有機農業的主要方法:①輪作制。輪作中豆科作物,綠肥覆蓋作物占重要位置。如三年苜蓿、一年玉米(或小麥),一年大豆、一年玉米、一年大豆,再回到三年苜蓿;②耕地方法。多用免耕或用圓盤耙淺耕(6~10cm)。一般不耕翻土層;③維持土壤肥力。采用生物固氮、秸稈、糞便、磷礦石、海綠砂(一種鉀肥)、海藻和次魚為主要肥源。在沒有磷礦石的地方,也可用酸化的磷肥;④病蟲災害的控制。主要采用非化學方法。如輪作、間作、覆蓋,微生物制劑,天敵利用等。
試驗表明,有機農業農場一般產量比常規農場低(如玉米、大豆平均低10%和5%),純收入也略低(有機農業成本相對較低)于常規農場。但其有利于保持水土和保護資源的功能,水土保持費、污染控制費等外攤成本比常規農業少得多。
四、生態農業。它是替代農業的一種形式,也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有關生態農業我們在后面將專門介紹。
高 起 點 |
10月30日 | 10月31日 |
語文 | 外語 | |
數學(文科) 數學(理科) |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
專 升 本 |
10月30日 | 10月31日 |
政治 | 專業課 | |
外語 | 詳細》 |